百度 请选择期数《凤凰大参考》第1期:中国如何战胜日本?《凤凰大参考》第2期:美国之音对华广播72载:解密那道“永不消逝的电波”《凤凰大参考》第3期:告诉你一个最真实的普京《凤凰大参考》第4期:印度总理的中国难题《凤凰大参考》第5期:习:中国首位“全球领袖”《凤凰大参考》第6期:起底“泛民金主”黎智英《凤凰大参考》第7期:金正恩“失踪”,朝鲜会乱吗?《凤凰大参考》第8期:中国人为什么不关心埃博拉?《凤凰大参考》第9期:美国大选,中国躺枪《凤凰大参考》第10期:德国如何对付谷歌?《凤凰大参考》第11期:日中关系有那么差吗?《凤凰大参考》第12期:美国为何炒作中国“战争行为”?《凤凰大参考》第13期:朝鲜“脱北者”的悲惨逃亡路《凤凰大参考》第14期:昂山素季为中国人做了什么《凤凰大参考》第15期:黑人之死引发美国大规模抗命运动《凤凰大参考》第16期:日本真的承认了战时强征慰安妇?《凤凰大参考》第17期:审判金正恩:神话还是现实?《凤凰大参考》第18期:美国古巴走近是谁向谁靠拢?《凤凰大参考》第19期:一个中国女生的印度感悟《凤凰大参考》第20期:以色列强大的三个秘密《凤凰大参考》第21期:林达:我是查理我也是我自己(一)《凤凰大参考》第22期:林达:我是查理我也是我自己(二)《凤凰大参考》第23期:林达:我是查理我也是我自己(三)《凤凰大参考》第24期:东方世界进入新强人时代《凤凰大参考》第25期:哈萨克斯坦:绝不蒙住女人脸的国家《凤凰大参考》第26期:欧盟为何恐惧中非越走越近《凤凰大参考》第27期:世界紧盯中国反腐《凤凰大参考》第28期:法国依旧伟大的奥秘《凤凰大参考》第29期:外媒:中美竞争有了新看点《凤凰大参考》第30期:李光耀:西方认识中国的领路人《凤凰大参考》第31期:解密驻华外交官的私生活《凤凰大参考》第32期:中国不可能崩溃的五大理由《凤凰大参考》第33期:一个年轻外交官的也门日记《凤凰大参考》第34期:社交媒体上的中西竞争《凤凰大参考》第35期:三招让中国外交更性感《凤凰大参考》第36期:韩国人为何正眼看中国了《凤凰大参考》第37期:中美关系是“一国两制”?duang!《凤凰大参考》第38期:筹建亚投行:中国从此不做冤大头《凤凰大参考》第39期:中国股市:更大傻瓜的坚强理由《凤凰大参考》第40期:习近平的领导力从何而来《凤凰大参考》第41期:从瓜港看中国全球工程战略《凤凰大参考》第42期:希特勒:德意志民族的头号爱国贼《凤凰大参考》第43期:独家对话斯帝格利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打出好牌《凤凰大参考》第44期:红场,阅的不止是兵《凤凰大参考》第45期:福山:缺乏法制框架的民主是灾难《凤凰大参考》第46期:林达看古巴:老少都盼着和美国重逢《凤凰大参考》第47期:100位专家眼里的一带一路《凤凰大参考》第48期:林达看古巴:本该活得精致又富有《凤凰大参考》第49期:林达看古巴:终将告别革命之苦《凤凰大参考》第50期:2015香会观察:中国吵架准备没用上《凤凰大参考》第51期:2015香会观察(二):中美十年交手谁也没事示弱《凤凰大参考》第52期:昂山素季为何如此吸引中国人《凤凰大参考》第53期:中国孕妇还敢赴美生子吗《凤凰大参考》第54期:世界眼中的拜金中国《凤凰大参考》第55期:亚投行:为中国资本避风险《凤凰大参考》第56期:拥抱印度,但巴国是唯一《凤凰大参考》第57期:北京阅兵式酝酿三件大事
7月的最后一周,记者沿着长江溯江而上,从报道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调研长江沿线的水生态保护,一路聆听时代脉搏,感受创新跃动。

参观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现场和一款机器狗互动(2025-08-05摄)。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黄浦江畔,AI之光闪耀上海外滩。大模型、机器人、智能驾驶的最新成果竞相亮相,全球顶尖学者与企业家共话AI赋能。类似的感叹不绝于耳:“我们每天都在和AI赛跑。”“创新的迭代远超想象!”
不仅有速度,更添了温度。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从医疗诊断到灾害预警,从无障碍技术到绿色计算,科技正努力回答“为谁创新”的命题。
沿江而上,在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工作者守着一泓碧水,开展渔业声学评估鱼类资源,监测环境DNA技术监测生物群落,用监控点位与摄像头编织“天眼地网”……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胡炜告诉记者,70多年来,几代科学家扎根一线,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有力论证了十年禁渔的显著成效,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水生所科研监测结果显示,长江禁渔工作成效明显,鱼类密度、主要物种种群数量、鱼类繁殖量等鱼类资源量指标显著增加,鱼类个体变大、种群小型化趋势得到遏制,鱼类物种组成改善、多样性增加,旗舰物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止跌回升,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逐步恢复。

这是在位于湖北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拍摄的江豚。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
望着江豚频现、鱼儿畅游的粼粼波光,记者突然感到,这条哺育我们的江水正在经历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的关键时刻。科学家们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回答着一个更为深刻的课题: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长江?
再向西行,到了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自2025-08-05起,率先实施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
幽深的赤水河谷,留下科研人员艰辛的足迹:鱼类群落和资源调查、重建珍稀鱼类种群、监测评估禁渔效果……
最终,渔民“洗脚上岸”,鱼群逐渐回归,不捕河鱼、不吃河鲜成为乡亲们的共识。甚至有一次,科研人员去河里采集样本时,还被老乡错认为非法捕捞者,主动报了警。
回忆起这些点滴,已用17年青春丈量赤水河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笑得爽朗:“生态修复是百年大计,这些鱼儿能长这么大,我们的工作值了!”

图为赤水河岸边。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
江流万里,无问东西。望着刘飞那一张风吹日晒的脸,记者又一次感到:创新在这里被重新定义,它不以“日新月异”来计量,而以10年、20年,甚至百年为时间单位。
从上海的“热闹”到赤水的“宁静”,时代的潮水澎湃奔腾,交织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从算法的虚拟世界到鱼类的真实江湖,创新的故事各异,初心如一:它是冲刺前沿的锐度,也是守护根基的厚度;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敬畏自然的本心。
江水滔滔,进取不休!(记者 胡喆)